Regina Ip
2 min readJul 3, 2018

香港科技的崎嶇路(四)

在九十年代,先有高錕教授與楊綱凱教授於1991 年出版Technology Road Maps for Hong Kong 研究報告,後有工業署聯同馮國經先生、王守業先生及方鏗先生等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社會賢達,委託母校研究香港工業轉型的方向,並於1997年將研究結果輯錄成Made By Hong Kong 一書。可惜港府當時未有落實上述兩個研究結果,令香港錯失利用科技推動經濟轉型的良機。

我2003年從美國回港後,亦有意延續此類研究。因此,我創立的匯賢智庫於2008年委託麻省理工學院的Suzanne Berger教授、史丹福大學的Richard Dasher 教授及倫敦國王學院的Douglas Fuller 教授等國際知名學者進行為期兩年的「創新科技研究計劃」。由英、美、加、印等地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亦於2010年將研究成果編彙成Innovation Policy and the Limits of Laissez-faire 一書。

此書指出因為香港恪守「小政府、大市場」的積極不干預經濟原則,故港府未有制訂明確的科技政策。在缺乏政策支持下,本港不但科研資金撥款制度僵化,而且科研人才、資金或風險投資皆短缺。猶記得此書出版後,我滿腔熱忱多番約見時任財政司長曾俊華先生盼分享研究成果。可惜「熱臉貼上冷屁股」,最後需在時任財政司長政治助理葉根銓先生的協助下才能贈書予曾司長,相信他亦早將該書束之高閣,該屆政府有多重視科技發展也就不言而喻了。

Regina Ip
Regina Ip

Written by Regina Ip

Chairlady of New People's Party and Legislator at Legislative Council (Hong Ko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