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到了中國建設銀行大廈,出席一個由香港管理學院、建銀國際及史丹福大學南中國校友會主辦,並獲多個協辦機構如香港中國金融協會、香港中國併購公會及深圳清華TAI協會支持的講座「建銀國際前沿資訊科技與投資研討會」,不單由世界著名的權威專家演講,內容亦十分有啟發性,值得跟各位網友分享。
今次研討會的主持是建銀國際行政總裁胡章宏博士。作為本港及內地金融界翹楚的他,首先以宏大及前瞻的視野,向在座觀眾講述現今世界的重大變化、科技如何主導發展以及前沿科技的重要性等題目。
另外,今次作為香港管理學院「最具影響力」大師講堂的第一講,大會特地請來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擔任主講嘉賓。原籍上海的張教授十分年輕,只有55歲,但早於他30歲那年便已經於史丹福大學任教,目前是該校的終身教授。他於物理學上的成就,更獲譽為未來奪得諾貝爾獎的大熱人選,可說是傑出華人的典範。
今次他演說的主題是:「量子計算、人工智能與區塊鏈」。他表示,以上三者均是最影響未來世界發展的前沿科技,是為高新科技及新興產業發展建構的基礎。舉例說,我們必先要在生物及化學上作出研究,才能發展生物科技。又例如晶片要越來越細小,需要物理學上的支援。而這些生物、化學及物理上的研究,正是前沿科技。
他說,每當談及物理學時,大家都會聯想起愛因斯坦。但其實物理學上還有很多重要的理論,是由不同的科學家先行提出一個抽象的理論,經過若干年後才得以證實。例如被喻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 (Higgs Boson),其實早於1964年已被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 (Peter Higgs)提出,但直至後來歐洲強子對撞器 (LHC)建成,開始進行實驗,於2013年才獲得確認。同年希格斯更因此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雖然張教授在會上介紹了多位物理學大師的理論,但能深入淺出,並以兩套著名的荷李活電影作為例子,讓觀眾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例如他談到反粒子時,便以湯漢斯主演的電影《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為例子,還笑說自己的女兒與湯漢斯的女兒是史丹福大學的同班同學呢。
他指出,量子計算的原理是使用量子演算法取代半導體進行紀錄及運算,例如利用量子能夠同時平行穿過兩個狹縫的特性,記錄電腦儲存及運算上的0及1,不單速度快得多,也能處理更大量的信息。
另外,他又談到通訊「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的重要性。他說當年初抵美國時,網絡資源全被AT&T壟斷,原因是當年的通訊技術「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需要一個中心化的管理閘道,由AT&T負責掌控。但隨著電腦網絡通訊協定TCP/IP的盛行,利用封包作為資料傳送的方式(Packet switching)漸漸成為主流,資訊傳送再不需要一個中心點去管理,而是可透過不同的節點作網狀的傳送。這種去中心化的技術,更對近年急速發展的區塊鏈技術有重大影響。
至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他則借用了另一套電影《The Imitation Game(解碼遊戲)》為例子,表示電影中的科學家艾倫·圖靈,在二戰期間為了破解德軍的密碼,嘗試把電腦訓練成人腦,方法是把大量資訊送進電腦讓它自行學習,而這就是目前發展人工智能的方向。受惠於現今電腦的計算能力大為提高,互聯網的增長提供大量數據,以及智能算法的快速發展,令人工智能目前處於爆炸性的階段。
最後,他談及區塊鏈分散式的服務。就如我之前所報讀的「Introduction to Fintech」課程所指,他表示數據是一種等同於黃金或原油的商品,每個人的數據都非常有價值。故此,現代研究數字經濟,就是去管理及應用這些數據。從個人來說,管理這些自身的數據便十分重要了,故此,透過區塊鏈技術,將個人資料以數字加密並分散儲存在不同地方,便成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今次講座,張教授只花了短短一小時,便向我們勾勒出未來世界主要科技發展的藍圖,實在十分精采。甚至我認為,香港政府亦應該向大眾市民解釋,世界在科技發展下將會如何轉變,好讓大家能及早準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答問環節中,有觀眾問他在目前中美對立的情況下,有否對他的研究造成影響。身為美國公民的他自然沒有正面回答,卻表示科技是沒有疆界的,科技研究必須合作。套用在物理理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粒子便自然有反粒子,矛盾一直都存在。但即使只在科學層面,相互合作是太重要了。由此可能,若美國繼續一意孤行,選擇對立,最終只會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