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矽谷是「科技巨企搖籃」,多年來不少國家和地區都企圖複製美國加州的「矽谷模式」。近年,南韓、台灣、新加坡、以色列及珠三角等地積極投放大量資源,嘗試建立科技王國,其中以色列較為成功。
以色列政府深明發展創新及科技的重要性,着力克服地理位置的局限、人口稀少及資源缺乏等不利因素。從一九七四年開始,以色列政府除了逐步在十三個政府部門設立首席科學家辦公室外,更大力推動創科友善政策,鼓勵當地科學家創業,最終奠定以色列科技強國地位。今天,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中,以色列的科企數量便位居世界第三位。
不過,美國的「矽谷模式」並不是說複製就可以複製,因為矽谷有相當獨特的優勢。首先,矽谷周邊有許多世界一流的研究大學,包括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加州理工學院等。這些大學非常重視基礎研究,爭相以優厚條件吸引優秀的本科生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課程。以史丹福大學為例,研究生人數比本科生人數多,所有研究生更可獲全額學費資助。
第二,矽谷一帶有大量世界知名的風險投資及私募基金公司,為具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提供充裕資金。與此同時,美國聯邦政府及航空暨太空總署、能源部、國防部、國立衛生研究院等官方機構均大力支持矽谷的大學發展科研。另一邊廂,許多私營企業都會向矽谷的科研中心注資,以支持化學、能源、工程等範疇的應用科研項目。高質素的研究大學及源源不絕的科研資金,造就矽谷成為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科研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