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的女兒為我慶祝生日,特地請我去看電影《我的超豪男友(Crazy Rich Asians)》。這套改篇自美籍新加坡小說家關凱文同名小說的愛情浪漫喜劇,由年輕的美籍華裔導演朱浩偉執導,主要演員均全是亞裔美國人,是繼廿五年前的《喜福會》以來,另一套全由亞裔美國人擔任主角的電影。
電影於8月15日於美國上畫,旋即取得佳績,首周美國票房已取得約3,400萬美元,位居當周票房冠軍,甚至在美國電影網站如Rotten Tomatoes及Metacritic均大獲好評,成績斐然。故此,電影有傳已打算開拍續集,故事舞台將搬至上海。
話雖如此,電影在本港上映時卻惹起一陣爭議。有部分人批評電影過分炫耀財富、宣揚亞洲人的超豪生活,而忽略了很多亞洲富裕城市如新加坡、上海、北京及香港的陰暗面,貧富差距依然非常巨大。在香港,不單劏房問題嚴重,甚至有部分連劏房也住不起,要在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內過夜的「麥難民」。雖然我對此說法也有同感,但《我》始終也只是一齣喜劇,目的只為娛樂觀眾。而原著小說的原意,其實也是在嘲諷亞洲的超級富豪,所以我認為,還是應該用娛樂的角度來欣賞此電影。
雖然電影故事的原作者是美籍新加坡人,但我卻覺得電影中的部分橋段,與本地昔日的粵語片卻有似曾相識之感。電影講述一名由Henry Golding飾演的富家子Nick去到美國留學,邂逅了一位很有才華的女經濟學教授Rachel Chu。為了追求她, Nick不惜隱瞞自己的家勢,扮作平民,不讓女友知道自己乃富豪之後。直至帶她返回新加坡,才披露自己的豪門身分。
記得在本地粵語片,不時都會出現類似富家子扮窮人的橋段:例如由胡楓或張瑛飾演的富家少爺,為了追求由已故女星林鳳飾演的工廠女工,不惜與司機對調身分。另外,這橋段亦必然有一個像是由黃曼梨及陶三姑演出的惡家婆角色,而在《我》片中,這個重要的角色Eleanor則由楊紫瓊擔綱演出。
當然,電影中的Eleanor貴為亞洲貴婦,在角色設定上自然與粵語片不同。Eleanor的打扮相當高貴,十分優雅。即使與Rachel針鋒相對,排擠這名才女,態度囂張,但也不會令人覺得過分。即使是最嚴厲的說話,也只是:「You are not one of us.(妳並非我們這類人。)」楊紫瓊的演出可謂恰到好處,令這套電影生色不少。據聞,電影中她所穿戴,後來成為Eric向Rachel求婚信物的巨型綠寶石戒指,更是她的私伙呢!
這套電影之所以成功,可能是她帶出了幾個與西方社會不同的亞洲人觀念。例如門當戶對,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電影中有一幕,是Eric回到新加坡後,向朋友介紹女友的姓名「Rachel Chu」,朋友立即追問,是那位姓朱的?是紡織品家族姓朱?還是亞洲那個姓朱的大家族?
另外Eleanor亦做了一件粵語片常見的事,就是聘請私家偵探暗中調查Rachel的背景。結果發現她的母親懷了她之後,拋棄了自己的丈夫,獨自去了美國。故此Rachel從未見過生父,其母甚至跟她說生父早已去世。於是Eleanor根據她的背景,來羞辱她一番。
另一個亞洲人觀念,是家庭的利益凌駕於個人喜好之上。所以電影中有一幕,是Eleanor向Rachel表示:「美國人只追求自己的快樂,不會理會旁人。但我們是會照顧整個家族。」而這引子亦把電影導向最後的大團圓結局。話說Eleanor要求Rachel離開之前,與她打一場麻雀。結果Rachel一手清一色,但最後卻「鬆張」讓Eleanor食糊。她最後對Eleanor說:「我也會顧及別人,並非只顧自己。所我決定離開了。」Eleanor聽完後面色一變,心中便接受了Rachel。於是 Nick立即追到機場向Rachel求婚,而他的信物,正是Eleanor的巨型戒指,喑示她已接受Rachel了。
總括來說,雖電影橋段頗為老套,但在營造笑料方面卻十分成功。電影中有部分角色都是挖苦某些亞洲富豪,有些更是我們認識的,看時不禁令人會心微笑。
不過,雖然這套電影賞心悅目,讓我歡度了兩個小時。但我看完後,心內卻頗有戚戚然之感。為什麼呢?下篇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