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光纖之父」高錕教授】
驚悉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有「光纖之父」之稱的高錕教授於今午離世,我深感難過。
我於1993年出任副工商司時,其中一項工作是推動香港科技發展,當時我已認識高錕教授,記憶中他是一位學識豐富及和藹的學者。他除了是一位優秀科學家外,亦對香港非常有心,積極推動本港的科技發展。
他曾帶領多位本地學者深入研究香港科技的未來發展方向,並於1991年出版著作《Technology road maps for Hong Kong》,當時他建議香港發展四大科技產業,包括:資訊科技、生物科技、材料科技以及環境科技,可惜一直得不到政府高層支持。
而我則一直認同他的主張,因此當我出任工業署長時,便邀請了麻省理工大學作進一步研究,並將研究結果編成著作《Made By Hong Kong》,主要內容是如何促進香港工業升級轉型等建議。
回歸後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也想推動科技創新及發展,奈何當年時機欠佳,接連遇上金融風暴、沙士、市民負資產等,促進香港科技發展的建議亦就此擱置。
直至最近數年,前任及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及林鄭月娥女士才加大力度推動香港科技發展,奈何香港已錯失至少十年的良機,現在已遠遠落後於深圳及新加坡。我對此感到非常可惜,實在辜負了高教授一腔熱誠與期望。
高教授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榮譽時已年過七旬,當時他已患上阿茲海默症(又稱老人痴呆症),身體狀況已大不如前。不過高教授在科技及光纖的成就,對人類影響深遠,其貢獻絕對稱得上是改變世界。我在此對這位傑出及熱愛香港的學者,致以最高敬意,並謹對高教授遺孀黃美芸女士及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 圖為高錕教授於1991年出版的著作《Technology road maps for Hong Kong》,他建議香港發展四大科技產業,閱後獲益良多,我一直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