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星期六早上,我與屯門區議員蘇炤成到小欖青發街樂安排實地視察,跟進政府於小欖設置臨時廢料轉運站的建議。
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文件,沙嶺興建骨灰龕工程,將生產125萬噸建築廢物,建議取道屯門,由躉船以水路運往機場三跑工地作填料。
現場所見,政府建議地點與漣山,浪濤灣,海澄軒和愛琴灣等民居極為接近,選址極不理想。首先,青發街是居民唯一通道,該處路面狹窄,勉強足夠一輛重型運泥車行駛,對行人及其他道路使用者構成嚴重安全威脅。其次,轉運站在運作期間,大量建築廢料運輸、傾倒及儲存,定必產生灰塵及嘈音,而且運作高峰期長達一年,對居民健康構成無法彌補的影響。
政府官員在決定選址時,往往未有親身落區視察情況,對於實際環境不理解,低估工程對居民的影響,亦引起社區反感。就此,我將繼續聯同新民黨屯門區議員密切跟進事件,要求撤回小欖臨時轉運站方案,並盡快與環境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會面,反映居民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