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na Ip
6 min readJul 10, 2018

【前規劃署署長凌嘉勤先生出席新民黨黨員分享會 談香港土地與規劃】

上週五新民黨邀請了前規劃署署長、現任理工大學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先生,擔任黨員分享會的主講嘉賓,題目是香港人最關心的「香港土地與規劃問題」。

凌先生對土地與規劃的經驗豐富,他提出規劃的原則有二 :

1.香港作為一個人煙稠密的城市,規劃目的是要給予市民良好環境、高質素的生活。
2.不應純粹發展土地,應要一併發展環境。

分享會中他首先介紹出任規劃署署長時推行的「香港2030願景」,項目於2016年10月推出,是他精心炮製的傑作。當中提及關於填海的計劃,非常值得研究及推行。

其中一個項目是開發東大嶼都會。即是在大嶼山梅窩以東、港島滘以洲西之間填海興建人工島,供40萬至70萬人居住,但人工島的形狀及構造並非如”薄餅般”一塊式的大片土地,而是由多個小島組成,島與島之間以水道隔開並互相連接,落成後建築物不會過度密集,所有樓宇皆通風兼擁有海景;更重要的是都會備有完善交通網絡,例如興建由屯門、大嶼山連接新界西各地的新交通網絡,經過東大嶼都會,再到九龍及港島等地區。現時不少市民投訴屯門公路經常塞車,西鐵線在繁忙時間又經常「爆棚」,主因是我們缺乏連結香港東部及西部的交通網絡,假如此規劃順利落成,整個香港便擁有完善的交通配套了。

出席分享會的數十位黨員,均指凌先生經驗豐富,對其講解非常有興趣,因此分享會「絕無冷場」,大家有不少互動與交流。

有黨員問及東大嶼都會的開發成本如何?要用多少個億?

凌先生指以現時的基建成本計算,此項目或要用上萬億元,落成時間差不多要二十年。但項目可分階段進行,不需一次過填大片土地。他強調香港未來若要繼續發展,要為下一代著想,此項目現在便要開始進行,若基建順利完成,價值又豈止萬億?屆時香港人不單止有足夠地方居住,更有一個環境優美的安樂窩。東大嶼都會不單只是住宅,亦將會是一個新興商業區,它擁有完善的交通網絡,連接新界西、大嶼山、九龍及港島等地區。

凌先生感嘆說當年要先做研究,但去到立法會卻得不到撥款,我安慰他現時立法會已修改議事規則,運作比較暢順,政府應該將此項目再次上馬。

分享會上大家暢談了許多土地的選項,凌先生亦提到馬料水的填海計劃。該處附近雖然有中文大學及其他民居,肯定會遭到反對,但他認為馬料水一帶填海製造土地可行;至於郊野公園邊陲,因為要解決許多法律及程序問題,也要面對不少反對聲音,開發相關土地費時失事,故此不值得進行,倒不如開發綠化地帶更划算 。

此外他亦提及將葵涌貨櫃碼頭的土地興建房屋。他指貨櫃業對香港仍然非常重要,這行業是香港開埠以來的經濟支柱之一,現時仍有數十萬人靠貿易行業維生。雖然香港貨櫃碼頭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斷下跌,但以貨櫃吞吐量來說,它仍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價值仍不斷提升,因此不應輕言放棄貨櫃業。

但與此同時,凌先生卻同意開發葵涌貨櫃碼頭土地。他認為貨櫃碼頭不一定要座落市區,以深圳及上海為例,其貨櫃碼頭也是遠離市區的大港口,只要修好道路,做好規劃及交通配套,便可以覓地興建新貨櫃碼頭。他指若搬遷了葵涌貨櫃碼頭,便可以釋放近300公頃、位處海旁兼地勢平坦的「靚地」,他認為應該要就此項目,做一份詳細的研究顧問報告。

接著有黨員詢問有關粉嶺高爾夫球場土地的用途。凌先生首先申報他本人不懂得打高爾夫球,與球會沒有任何關係。但他也認為不應因民粹而摧毀這個球場。當中有幾個原因:首先,粉嶺高爾夫球場已有百多年歷史,是香港的本土文化遺產,該處有許多古樹之餘,亦有許多古墳,當中有部分更超過五百年歷史,最遠可追溯至明朝,至今仍不斷有人前往拜祭,此現象在我國已極為少見,是真正原居民才會前往進行傳統的祭祖儀式。他打趣說應該將此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若要發展該處,文化傳承也應是考慮的其中一部分;此外他亦解說為何新界氣候特別炎熱,其主因是新界位於內陸,沒有海風,高爾夫球會場地的一片綠色地帶正好調節當地氣候,如果將這片土地用作密集式發展,興建大量樓宇,對新界北居民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對他們的生活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故此應予以保留。除此以外該處的粉錦公路十分狹窄,四周更有學校、醫院等固定設施,如要大興土木興建房屋,短期內會對當地居民造成不少問題及困擾。

接著有黨員問他:棕地問題又如何處理?他說香港棕地與外國棕地不同,香港的棕地是農耕社會留下來的,外國棕地則沒有利用價值,地主也樂意回收。香港的棕地大部分都有實際用途,但他也認為應該開發及使用,因為這些土地使用率不高、效用低,大部分都雜亂無章兼十分醜陋,政府應該大力整理。其實治理棕地十分重要,世界各地政府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整理棕地或進行土改,因此香港政府應該拿出魄力,好好整理這1,300公頃的棕地。

最後我問凌先生,與發展商合作的1,000公頃農地,應如何做到「公私營合作」?

他笑著回應說這些農地的價值不應只是單看大約1,000公頃的面積,而是要看這些農地的形狀以及分佈情況。例如有些農地分散,或中間有祖堂地分割,這些農地根本不能發展,其價值便大大降低。他更指出持有這些農地的人,不應該期望政府以「發展後」的價值回收,因為法庭早已有案例,這類農地的價值是以「買入用來作農地」的價值,而非「發展後」的價值,因此他認為以農地價值回收是合理的。另外他亦表示政府不可以使用土地收回條例隨便收取私人農地,除非所收回的土地是用作發展公共津貼房屋,如此一來便符合相關條例,達到有利公眾的目的。

最後我問他為何啟德一帶的發展如此緩慢?他表示啟德發展有三次規劃,每次發展的規模都愈見縮小,相信是因為政府輸了維多利亞港填海的官司,最終未能填海,所以就由原本發展數十萬人的大型住宅區,縮小至現今只有十多萬人口的住宅區了。

這次出席黨員分享會的成員(包括我在內),都覺得凌先生專業知識非常豐富,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聽得出他非常有心,一心為香港的未來發展與下一代著想,因此大家都踴躍提問,並主動作出交流。

一位如此有熱誠及決心的官員,因為已屆退休年齡未能繼續留在政府服務,我實在感到非常可惜。

Regina Ip
Regina Ip

Written by Regina Ip

Chairlady of New People's Party and Legislator at Legislative Council (Hong Ko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