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來臨 責任不在中國(三)
美國學者Dr. Zachary Karabell指出,美國不斷指摘中國,刻意發動冷戰,做法並不必要。中國近年忙於擴張其勢力和影響力,包括透過在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的大型投資項目,以獲得天然資源、原材料及新市場;中國亦在南中國海建立軍事勢力,以擴大其勢力範圍,其實這做法與美國過往在拉丁美洲一樣。美國於19 世紀初推出一項名為 Monroe Doctrine 的外交政策,指明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後花園,如其他歐洲國家進一步對拉丁美洲「打主意」,都會被視作侵略行動。因此,美國也有保護自己後花園的政策,中國擴張自己的勢力以保護自己領土,做法並無不妥。
文章續指,中國作為一個半經濟開放的國家,會限制美國及其他國家的電訊及網絡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但其實美國亦一樣,會排外以保護自己的敏感工業。美國又指摘中國會要求外國公司將科技轉移,以作為他們在中國營商的先決條件。但正如 Karabell 所指,如美國覺得這個做法有違世貿規則,大可向世貿投訴,而非發動冷戰。
作者表示,現時聽到最多的「埋怨」,是中國沒有實現當年美國對她加入世貿的期望。當年美國讓中國入世,除了放寬對中國的限制、令中國經濟起飛外,亦希望可以令中國變得更民主及自由。雖然自入世後,中國開放了自己的市場,讓美國的大企業,不論Nike、Starbucks 或蘋果,都在中國尋找到不少新商機,但不少未能分一杯羮的美商仍不滿意。
兩國的經濟互相依靠,縱然近年的增長放緩,但兩國的貿易金額仍超過7000億美元,關係依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