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na Ip
3 min readJul 3, 2018

【共聚天倫上海行】

女兒在上海出差數月,我趁剛過去的周末長假前往上海探望她,共聚天倫。其實我已數年沒有到上海,此行除了感覺當地煥然一新,也感受到國家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人都說內地互聯網市場發達,我見當地人也是「機不離手」,大家都已將科技融入日常生活。我在上海短短數天,由叫夜宵到出行,都能體驗當地數碼化的智慧生活。

我甫一到步,女兒便使用手機程式「餓了麼」點餐, 每人點了一份火腿蛋蔥油餅,沒多久外賣便送到酒店房間,當然是用電子支付啦。有朋友跟我說,現時在內地以現金消費,或許反過來會招致不便,因為對方隨時沒有零錢找贖,可見電子消費是如何大行其道。除了足不出門享用美食,最開心的便是國內可免費收看世界盃各場直播賽事(香港部分賽事需要收費),於是我與女兒便在酒店房間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觀賞世界盃賽事了。

這次上海之行最方便的,是我們外出已不用費神截車,女兒說用「滴滴出行」便可。果然不消一會車便來了,上車時司機跟我們說:「你好,請扣好安全帶,歡迎乘搭滴滴出行。」 到步時他亦會提醒「請攜帶好隨身物品,謝謝。」 除了溫馨提示外,車廂後座還有兩瓶樽裝水免費提供,更有免費手機充電服務。想不到車輛新淨之餘,整體服務也不錯,他們似乎已採用統一規範服務及管理,難怪有一位商界朋友跟我說,現時到上海出差已不需要公司司機,「滴滴出行」的服務已很到位了。

這幾天我們有不少時間出外用膳,也體驗到上海的餐飲業已達國際水平。例如我與女兒光顧了一家位於精品酒店內的法國西餐廳 Oxalis、以及外灘 8 号的 Mr. and Mrs. Bund 餐廳,發覺兩家餐廳不論食物及環境質素俱佳,價錢與香港高級餐廳比較之下亦相對便宜(收費大約是香港同類餐廳的八折),但食物及環境質素卻能媲美香港。但這類高級餐廳顧客始終較少,可能是上海的國際化程度始終不及香港,市民不論在家下廚或出外用餐,也是以中國菜為主;加上當地外國人數目也不及香港多,與香港蘭桂坊或蘇豪一帶碰面都是外國人的場景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當我們到「老吉士」飯店享用上海「本幫菜」時,店面便其門如市了,侍應表明如有訂檯但遲到的話,則抱歉因客滿未能入座了。幸好我們有機會一試上海「本幫菜」,我們點了紅燒肉、清炒蝦仁、小籠包及菜飯等幾道招牌菜,雖說是招牌老店,但收費卻不算高,始終當地生活指數仍然比香港低。此外我也察覺到愈來愈多上海人喜歡喝咖啡,因此不少特色咖啡店、甚至店面超大的星巴克咖啡,在當地亦大有市場。

當地大型及高檔商場亦令我感到上海的發展迅速。其實這類商場大部分都是由香港發展商投資及興建,例如嶄新的興業太古薈(發展商是發展愉景灣項目的香港興業),其外觀有點像太古城與又一城,設計當然更加新穎。此外恆隆廣場、嘉利廣場、 K-11、新天地等由香港發展商開設的商場,都為當地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不但帶來新發展,也帶來香港餐飲及零售業的新概念。

題外話,上海不少路段路面闊落,行車人士頗有規矩,路面比想像中安全。女兒表示最高興就是可以騎單車到處遊逛,我聽見她能適應當地工作及生活,感到十分高興。

Regina Ip
Regina Ip

Written by Regina Ip

Chairlady of New People's Party and Legislator at Legislative Council (Hong Ko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