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客改變世界?(三)

Regina Ip
2 min readJun 9, 2018

--

上文提到近年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急增,中美兩國對這趨勢皆各有期望。對美方而言,中國留學生是美國教育界的「金蛋」,每年可為美國帶來可觀的外匯收入;美國亦期望中國留學生能夠在學成後,將自由、民主等西方價值帶回中國。

但對中國而言, 掌握西方知識的留學生是將來建設國家的棟樑。這種對留學生的期盼可以追溯至中國獨特的歷史背景。晚清時,不少有識之士眼見清政府腐敗無能,意識到開展洋務運動是救國自強的唯一出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念正正是在這種國勢危殆的背景下興起,並對中國影響深遠。

大多數人只知道洋務運動的發起人是曾國藩,不過其實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容閎,亦是推動洋務運動的要員之一。容閎年少時分別在澳門和香港的教會學校念書,他於1846 年隨中學校長勃朗傳教士赴美留學,後來考入耶魯大學。他大學畢業後返國,冀能運用自身所學協助曾國藩推動洋務運動。

回國後, 容閎首先籌建了江南製造局,並在局內設立培育機械工程技術人員的兵工學校。其後,容閎協助組織中國首批官派留學生。雖然容閎後來僑居美國,但當得知洋務運動失敗後,他立即回國提出修築全國鐵路、設立國家銀行等興國方案,成為日後推動「百日維新」的關鍵。

事實上,如鄧小平、周恩來等中國已故領導人都曾留學歐美,而且鄧小平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初期甘冒風險,打開學生出國留學的大門,均反映中國領導人仍視西方知識為實現國家改革的重要基礎。不過,到底中國留學生人數增加長遠對中國有何影響,則尚屬未知之數。

--

--

Regina Ip
Regina Ip

Written by Regina Ip

Chairlady of New People's Party and Legislator at Legislative Council (Hong Ko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