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na Ip
2 min readOct 28, 2018

一廠拚命 萬夫難當

美國早前與墨西哥及加拿大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北美貿易戰暫告一段落。美國一開始以國家安全為由,打算逆世貿規定對鋼鐵、鋁鐵開徵關稅,稱要力挽狂瀾打救美國的鋼鋁廠。《彭博周刊》10月1日亞洲版就以此為封面故事(題為The Metal That Started Trump’s Trade War ),並指到頭來根本只有一間煉鋁廠得益。

起初當美國政府啟動法律程序展開國安威脅調查時,曾令美國不少鋁製品廠商以為可以借關稅排斥海外競爭,大家都興致勃勃地協助華府蒐證撰寫報告,誰知去到華盛頓開會才發覺不妙。不少受邀者很快就得悉特朗普政府只是希望對鋁材開徵關稅,這對鋁製品製造商而言可謂噩夢。煉鋁的工序費人力、耗電,更會污染環境,美國很多煉鋁廠都承擔不了持續攀升的成本而倒閉,鋁製品廠商轉而向外國進口鋁材。特朗普要對進口鋁材徵稅,美國鋁製品的材料成本就難免會上升,繼而導致成品更貴,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更弱。另一邊廂,連國防部都表示鋁材供應對美國國安並未構成威脅。無奈商務部進行調查時剛好邀請到一間垂死掙扎的煉鋁廠作供,結果特朗普政府就憑煉鋁廠一面之詞,力排眾議對進口鋁材開徵關稅。記者調查後更發現擁有該煉鋁廠約四成股權的瑞士企業一直在囤積鋁材待價而沽。

一間煉鋁廠游說美國政府,逆大眾利益對鋁材開徵關稅 — — 這種故事在民主國家時有發生,學術上叫「規制俘虜」(regulatory capture),只是由於造成的損失由大眾分攤,所以感覺未如成功游說的得益者那麼強烈而已。

Regina Ip
Regina Ip

Written by Regina Ip

Chairlady of New People's Party and Legislator at Legislative Council (Hong Ko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