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的崎嶇路(二)

Regina Ip
2 min readJun 27, 2018

--

上文提到港督尤德爵士倡議興建香港科技大學,末代港督彭定康亦一度力邀流動電話製造商摩托羅拉來港興建晶圓廠。港英政府雖曾努力推動香港科技發展,可惜始終欠缺到位的後續支援政策。

香港科技大學的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是著名物理學家,他於1996年成立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一方面促進區內頂尖大學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致力為科大延攬海外科研翹楚。因此,參與科大創校的幾乎都是傑出科學家,亦助香港匯聚了一批極為優秀的科研人才。

後來國際超導體權威朱經武教授接替吳教授出任科大校長,他在2006年成立科大高等研究院,盼透過邀請世界頂尖學者來港指導科大本科生及研究生,和舉辦多場公開科普講座,推動香港發展跨學科、跨機構的基礎及應用科研。惟港府未有把握時機增撥科研資源,令本來雄心壯志的朱教授也心餘力絀。

猶記得在我出任工業署長時,「光纖之父」高錕教授帶領多位本地學者深入研究香港科技的未來發展方向,並於1991年出版 Technology road maps for Hong Kong研究報告。報告指出香港具備優秀人才、基建設施及國際觸覺等有利條件,故在發展資訊、生物、材料或環境科技產業皆有獨特優勢。

研究團隊當時在研究結論中指出,雖然香港有穩健的製造業基礎,但工資成本不斷上升,故力陳工業2.0(即轉型至以科技生產模式)是維持香港競爭力的出路。縱然高教授在九十年代已提出了極富遠見的建議,可惜當時港府不甚重視科技發展,才致使香港白白浪費了逾三十年。

--

--

Regina Ip
Regina Ip

Written by Regina Ip

Chairlady of New People's Party and Legislator at Legislative Council (Hong Ko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