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na Ip
2 min readFeb 20, 2019

臨摹經典

經過50多年,經典作 Mary Poppins (港譯《歡樂滿人間》)終於推出了續集── Mary Poppins Returns (港譯《魔法保姆》)。續集基本上是Pastiche,用中文表達可說是「臨摹之作」(可作名詞或動詞用),是一種常見的藝術手法。續集無論是角色、劇情抑或曲風,都是 parallel(對應)原劇:原本代表大英帝國在工業革命頂峰時的銀行家 George Banks,變成了在戰後蕭條為生活惆悵的銀行出納員 Michael Banks;爭取婦女投票權的 Mrs Banks 變成了爭取工人權益的Jane Banks。可見原劇和續集的角色都捕捉了當時的 Zeitgeist(名詞,解作該時代的精神面貌。本為德語詞:Zeit 是時間,Geist 則是Spirit,或作精神)。Mary Poppins 用來引導小孩收拾房間的名曲 Spoonful of Sugar,在續集變成鼓勵孩子善用想像力,讓洗澡變得有趣的愉快曲調。由此可見,續集完全是借 Nostalgia(懷舊)去 appeal to sentimentality(扣人心弦),請原劇男主角演員 Dick Van Dyke 在續集露相亦是同樣考量。

這種臨摹在文學上算是 Intertextuality(互文性)的一種:文本的意思是建基於其他作品之上。在本欄不時提到的 Allusion,也是互文性的修辭手法之一。普遍而言,臨摹之作並非原創,始終難登大雅之堂。即使是商業電影,製片商也會擔心臨摹之作只能招徠喜歡原劇的觀眾入場,變相成為冷門電影。或許是因為 Mary Poppins 這麼家傳戶曉,片商才不怕照辦煮碗翻拍續集。這種臨摹風氣近年也並非罕見,例如另一齣迪士尼收購的《星球大戰》系列,首套The Force Awakens就和原版第四集A New Hope十分相似。科幻片經典Blade Runner(香港譯《2020》)在2017年出了續集Blade Runner 2049(中文譯作《銀翼殺手2049》),劇情和角色亦是差別不大。至於這種懷舊之風是好是壞,就見仁見智了。

Regina Ip
Regina Ip

Written by Regina Ip

Chairlady of New People's Party and Legislator at Legislative Council (Hong Ko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