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之難
英文有一句說話叫Lost in Translation, 意思是由於兩種語言的差別,原文某些微妙的意思或意境,無法在譯文反映。金庸先生的大作恰恰反映中文作品翻譯成外語之難。
有報道指曾於牛津大學研習中文的 Anna Holmwood(郝玉青)獲授權將「射鵰三部曲」翻譯成英文版,第一卷 A Hero Born: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Vol. 1 已於今年2月出版。一看,教中文讀者哭笑不得。人物方面,郭靖的父親郭嘯天被譯成 Skyfury Guo(Fury 是名詞,解憤怒),郭靖、楊康則直接用漢語拼音。「東邪」黃藥師變成了 The Eastern Heretic Apothecary Huang(Heretic 解異教徒;Apothecary 可解作藥師或藥劑師,現已被Pharmacist 取代)。到了武功招式更是「冇眼睇」:九陰白骨爪變成 Nine Yin Skeleton Claw,用拼音直譯的「陰」字令招式的寒氣盡失。
雖然看過中文原著的人難免覺得英譯本文字突兀,甚或可以 Painful to read 來形容,但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 就有篇題為 A Hero Born by Jin Yong review — the gripping world of kung fu chivalry 的書評對此書讚不絕口。Gripping 作為形容詞解引人入勝,類似Enthralling;Chivalry 衍生自歐洲中古時代的武士精神,今廣義可解紳士風度,但用來形容金庸的武俠世界,解作「俠義」亦不為過。對評論員而言最吸引的當然是武打場面,指 The violence is cartoonish rather thangraphic(暴力場面比較卡通化,而非繪影繪色),或許這正正反映了英譯本對原文意境的捕捉力有不逮。有趣的是筆者將內功如此形容:The mysterious internalalchemy that gives rise to the most devastating physical force,可見用英文形容武術概念極為困難。
事實上,金庸先生的作品博大精深,承載中國文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亦有歷史、文化、古經、文學。要讓外籍人士明白,從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