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談人工智能】

Regina Ip
4 min readSep 14, 2018

--

上周,我在北京出席了由史丹福大學主辦的「中國經濟論壇」及論壇前的工作坊,內容十分充實,而且感覺有如重返校園學習的時光。每次我在史丹福大學上課,也感到自己是「small fish in a big pond」,彷如大海中的一條小魚,原因是圍繞在我四周的教授、校友,全都非常傑出、擁有非凡成就,置身於他們之中,感受到他們的鬥志和創意,令我不禁與有榮焉。

當日出席論壇的校友之中,有八成來自內地。他們有些在科技及金融界闖出名堂、成功創業,也有部分繼續在美國的著名大學深造,成績斐然,不禁令我深感國家人材鼎盛,香港人若不努力,便很容易被淹沒在汪洋之中了。

而其中一位成就非凡、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正是電腦科學系的李飛飛教授。負責介紹這位華裔女教授出場的商學院院長Jonathan Levin教授,笑稱她是校園內的「Rockstar」,像搖滾巨星般受歡迎。這位四十出頭的李教授在北京出生,於四川長大,16歲時跟隨父母移民美國。她的成績非常優異,於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並於加州理工取得電機工程的博士學位。目前她不單是史丹福人工智能實驗室(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的主持人,並協助Google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是近代頂尖的人工智能專家之一。

她可說是一位美國教育制度下的典型產物,除擁有專業知識外,亦具備通識的才能。她在台上演講,令人感覺有如前美國總統奧巴馬般充滿願景、希望和誠意,出色的英語演說技巧,令人印象難忘。

她在台上向我們講解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有幾點值得與大家分享。

她認為人工智能仍處於初生階段,2018年更是人工智能發展「災難性(fatal)」的一年。因為人類除了發現人工智能的潛力外,亦找到它的風險。今年五月,一輛Uber 無人駕駛汽車於美國撞死了一名途人,令外界發現原來人工智能也有出錯的機會,所以她於史丹福大學領導一個以人為本的人工智能研究「Human-cente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I)」,令人工智能得以朝著有利人類的方向發展。

她表示,在她領導下的HAI有三大工作方向:第一,透過人工智能,讓電腦學習人類分析、運算及推論的方法;並透過電腦視覺、認知神經科學、電腦神經科學和大數據分析,令電腦能夠協助人類工作。她表示,人工智能在某些範疇的確比人類更好,例如電腦視覺。在新的軟件協助下,電腦的視力比人類為佳,可是它雖然能夠拍攝到清晰的相片,但暫時仍未能完全分析相片的內容。

另外,讓人與電腦能夠自然地交流的「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是人工智能中的一大範疇,但目前仍只在起步階段。

第二,有些人會擔心隨著人工智能的持續發展,有朝一日人類會被機械人取代。但李教授則表示不用擔心,機械人只能提升生產力,例如一些簡單重覆的工序,可交由機械人負責,但一些比較高端、需要全面分析的工作,則仍需要人類負責。所以,機械人的出現,只為加強人類的效率,而不是為了取代人類。

第三,她表示需要研究人工智能對社會全面及深遠的影響。

除了李教授外,史丹褔大學的另一位傑出女教授Jennifer Widom亦有上台分享。現為工程學院院長的她表示,希望史丹福大學的學生都可以接受全人教育,作多方面的學習。她表示,樂見學生在校園不同的學院之間穿梭,就像我當年一樣,讀完工商管理後再去讀東亞研究,又或是讀完文學後,再接受電腦編碼的訓練。

她又表示,未來史丹福大學的一年級學生,都應該修讀課程編號為「CS106A」的電腦編碼入門課程。因為她認為未來的人材不單要有語言、計算及表達能力,更要懂得使用電腦,利用編碼來協助解決問題,唯有全面的教育,才能令學生們掌握多方面的技能。

唯一可惜的是,當年我兩度在史丹福大學深造,也沒有機會修讀CS106A,不過自問資質愚魯,現在也只能透過網上斷斷續續地學習,以補不足了。

--

--

Regina Ip
Regina Ip

Written by Regina Ip

Chairlady of New People's Party and Legislator at Legislative Council (Hong Ko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