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na Ip
4 min readDec 21, 2018

【令人驚喜的展覽 「花旗飄洋─1784至1900年遠航來華的美國商人」】

聖誕將至,早前我趁著行政會議及立法會會議的空檔,忙裡偷閒到香港海事博物館參觀「花旗飄洋─1784至1900年遠航來華的美國商人」專題展覽。

這個由私人經營的博物館面積雖然不算大,但是次專題展覽卻帶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澳洲籍的博物館總監韋特力(Richard Wesley)向我介紹展覽時表示,他於四年前已開始構思這個展覽,準備時間足足18個月,期間積極地向世界各地借來不少展品,也獲得一些機構及基金會的贊助。當中更有一位有心人,借出他於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以25萬美元購入的油畫作為展品,整個展覽總成本大約二百多萬。

是次展覽的展品大多來自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費城藝術博物館、哈佛商學院貝克圖書館、凱爾頓基金會、太古集團香港歷史檔案服務部和滙豐歷史檔案部等。美國於18世紀獨立後,一批有遠見的商人便馬上組織來華進行貿易。1784年,第一艘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Empress of China)由美國東岸出發,用上接近五個月時間終於抵達廣州,率先打開中美兩國海上貿易及通商之門。

當時美國向我國輸出皮草、人參及綿布等產品,而他們則對我國的茶葉、瓷器、絲綢布料和木製家具及工藝品等甚為熱衷,認為我國的產品價廉物美,值得購買。在此良性互動及貿易環境下,雙方都賺得盤滿缽滿,滿載而歸。隨著航海與造船技術不斷進步,兩國的貿易更加頻繁,其後更有不少美國人來到廣州、上海、香港及澳門一帶經商及定居。

當年眾多地方之中,廣州的地位尤其重要。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規範外商活動為理由,遍諭番商:「嗣後口岸定於廣東,不得再赴浙省」,限制外國商人只可以在廣東通商,於是廣州便成為唯一通商口岸,因此該處便成為我國最早開放的商埠。有研究鴉片戰爭的學者指出,該批廣州商人當中不少成為香港「買辦」,透過通商變得飛黃騰達,對促進貿易作出很大貢獻。

是次專題展覽的展品,充分顯示了中美早期貿易的歷史和兩國商貿的聯繫;而我國製造的工藝品精雕細琢,實在是巧奪天工,難怪當時不少美國商人對此甚為欣賞。當年繁榮的貿易令中美兩國變得富裕,雙方做到真正互惠互利,自由開放的貿易不豐富了兩國人民的文化及藝術水平,令生活質素大大提升,對國家及人民更是百利而無一害。

Regina Ip
Regina Ip

Written by Regina Ip

Chairlady of New People's Party and Legislator at Legislative Council (Hong Ko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