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將會持久兼慘烈】
上星期,要數世界矚目的大事,必然是在新加坡舉行的「特金會」。 不過雖然這次會面達成了四項共識,包括「建立新的美朝關係」、「共同努力維持朝鮮半島上的和平政權」、「承諾朝鮮半島完全非核武化」,以及「致力尋回戰俘與作戰失蹤官兵遺骸」,但看來是姿勢多於實際,對金融市場並沒有多大影響。
相反,上周五發生的另一件大事,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則更加深遠。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方面表示非常欣賞國家主席習近平,但另一方面,卻宣布對五百億美元的中國入口產品徵收25%的懲罰性關稅,理由是指責中國盜竊美國的知識產權云云。徵稅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對818項、總值340億美元的項目徵稅,將於7月6日生效。第二步則是對284項、總值160億美元的商品徵稅,主要包括半導體、電子及塑膠產品。但特朗普表示,這部分的商品將會接受公眾磋商,生效日期有待公布。
中國商務部旋即以牙還牙,向美國總值340億的產品, 包括農產及水產品,以及汽車零件等徵收25%的關稅,同樣於7月6日生效。雖然早前負責赴美談判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取得實際成果,暫時打救了中興通訊,但他回國時相信已心裏有數,早已把開徵稅項的清單準備好了。
相信中國領導人心裏都明白,今次美國開徵關稅,目的並非只為縮減貿易赤字。過去,若兩國出現嚴重貿易失衡,中國都會透過購買波音飛機及美國農產品等,以減低美方的貿易赤字。但今次卻是因為美國的反華派,趁著中國崛起,來勢洶洶,於科技及軍事力量都突飛猛進時全力打壓,務求令中國無法追趕美國,挑戰她的領導地位。
消息於周五公布後,道瓊斯指數下跌了280點,後來跌幅回穩,合共下跌80點。由此可見,中美兩大國目前互相角力,形勢其實相當兇險。
日前,我與一位外商討論時,他表示對今次中美貿易戰感到非常擔心,原因有二: 第一是關乎特朗普的性格。 他認為特朗普是一個喜歡挑起事端、希望每天都登上世界新聞頭條的人。 第二, 是特朗普在美國的支持率大約維持在百分之三十八至三十九之間, 而他自上任以來的施政,大都只是為了討好他的核心支持者,而並非爭取全美國市民的支持。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他退出了氣候協議,目的是為了討好能源產業的支持者。另外,為了討好猶太人及以色列遊說集團,他又退出了取消制裁伊朗的協議,並將美國大使館由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
自他上任以來,美國政府大力打擊拉美裔的非法移民,暴力地將他們遞解出境,連小孩子都不放過,其實也只是為了討好憎恨非法移民的支持者。至於今次向中國開火,也是為了討好國內的反華派。由此可見,他的施政方針並非從大局出發,而只是為了力保他的鐵票,所以他的出手十分兇狠,而且肆無忌憚。
不過這位外商卻表示,今次他找上中國作對手,卻遇到麻煩。 因為以中國今時今日的實力以及中國人的特性,美國並未能取得優勢,甚至可能反而令自己陷於困境。
過去中國曾經七窮六白,但結果還不是捱過去?面對美國的挑戰, 即使要勒緊肚皮、即使經濟增長將會放緩,中國人也必定不肯讓步、以牙還牙。
另一原因,是中美兩大國政制之間的差異。美國每四年選一次總統,特朗普遲早要回應國內的反對聲音,面對美國選舉制度和國內商界的制衡。事實上, 自他上任以來,共和黨已經在很多州長及地區選舉中節節敗退。今年十一月,美國國會將舉行中期選舉,到時將會看到,他的施政是否獲大多數美國人認同。
至於中國在這方面的韌力則強得多,因為她的政治制度較少要面對這類政治壓力。相反,面對美國強蠻的打擊壓力,反而會激起國民的鬥心。而中國政府亦窺準特朗普這要害,選定農產品作為徵稅對象。因為美國中西部生產大豆及大麥等產品的農業州,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而他們對產品未能輸出至中國,亦開始表示擔心。
由此可見,這場貿易戰的勝負關鍵,是到底哪一方能堅持下去,而我認為是中國比較佔優。
說到這場貿易戰對香港的影響,我認為香港人應該要居安思危。因為一旦內地的經濟放緩,必定會為香港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香港金管局亦終於跟隨美國,同步提高基本息率。美國聯儲局亦表明今年將會再加息兩次,由此可以預期香港的息率將會進一步提高。
所以,我奉勸打算在熾熱的樓價下入市炒賣圖利的市民,不要以為樓價只升不跌。又或是因本港即將放寬科技公司上市的限制,去追捧那些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以為可以大賺一筆。大家應當要留意世界局勢發展、三思而後行,才可避免損失。